1499年前这块书法是魏碑的珍稀标本,碑草共生是其最大特色,非元氏贵族是最大珍贵,方峻为骨、灵动为魂,人见人爱、争相临摹

书童 书法可循 2025年02月03日 09:34

20品经典魏碑、越揣摩越喜欢


洛阳邙山脚下,一抔黄土中沉睡了十五个世纪的北魏遗珍轰然现世。2000年初春,孟津县农田深处,考古铲尖触碰到了通体青灰的《源延伯墓志》——这方边长近两尺的方正碑身,以温润如玉的青石镌刻着王朝密码。
当考古人员轻拂浮尘,二十七行、七百余字的铁画银钩赫然入目,魏碑雄浑骨力中竟暗藏草书笔意,仿佛看见鲜卑贵族挥毫泼墨时衣袖带起的塞北朔风。
这件非元氏皇族书丹的碑刻精品甫一问世,便在学界激起千层浪。碑题"魏故使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平北将军凉州刺史浮阳县开国伯源侯墓志铭"的篆额如龙蟠虬结,界格如棋盘规整却困不住字里行间的恣肆豪情。
文史大家抚卷惊叹其补史之阙,书坛耆宿则痴迷于其独创的"碑草相生"书风——既有北朝石刻的方峻雄强,又见南帖笔法的行云流水,恰似在青石上凝固了一场跨越南北的笔墨对话。这方承载着鲜卑汉化密码的石碑,正为世人缓缓展开一幅北魏晚期的文化长卷。
图片
图片
我逐句解读碑文的内容,让大家熟悉这个碑帖的“字外功”——时代背景和人物故事:
魏故使持節都督涼州諸軍事貴北將軍涼州刺史浮陽縣開國伯源侯墓誌銘。
翻译:这是魏国已故使臣,持节都督凉州诸军事、贵北将军凉州刺史、浮阳县开国伯源侯的墓志铭。
君諱□,字延伯,涼州西平人也。
翻译:墓主名叫□(此处缺失具体名字),字延伯,是凉州西平人。
其先神元□皇帝,有《昆日讬後跋》□,弞□略地河西,遂王。涼州君其後也。
翻译:他的祖先是神元□皇帝,有《昆日讬后跋》的记载,□(此处缺失具体人名)在河西地区开拓疆土,于是称王。凉州的这位墓主就是他的后代。
積世緜緜,自小而大,迄高祖禿發褥,但為乞伏熾槃所滅。
翻译:世代相传,家族势力从小变大,直到高祖秃发褥时,被乞伏炽磐所灭。
曾祖太尉避難東歸,還復舊京,即拜“西平侯”,後改封“隴西王”,祖司徒父儀同君,應天淑姿,承家□慶。
翻译:曾祖太尉为了避难向东归来,回到旧京后,被封为“西平侯”,后来又改封为“陇西王”。祖父是司徒,父亲是仪同君,他们天生资质美好,继承了家族的荣耀和庆典。
忠孝內發,仁信外彰,□養盡於二親。
翻译:他们内心忠诚孝顺,外表仁爱守信,对父母尽心尽力地奉养。
遜第率於鄉黨翫述經藝,與齒俱成儉於多言,豊於賑施。
翻译:在乡里,他们谦逊有礼,讲述经书义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言语简洁,但在救济施舍上却十分慷慨。
後十五,辟司空參軍,事及其長也。
翻译:十五年后,他被征辟为司空参军,随着阅历的增长,他的才能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壯氣沖心,雄猛恢廓,志蕩□,穢心□。
翻译:他壮志凌云,内心雄猛开阔,志向远大,心怀正义。
撥亂正光之季,釁起高闕,禍延夏壤。
翻译:在正光末年,他平定叛乱,当时高阙地区发生战乱,灾祸蔓延到夏州地区。
□考儀同,時牧複蕃為賊,圍逼朝廷,即拜君威遠將軍西征,統軍橫戈,靜暴揮劍,摧敵功效,並立朝野。
翻译:□(此处缺失具体人名)的父亲是仪同,当时他担任複蕃的牧守,被叛贼围攻朝廷。于是朝廷任命墓主为威远将军,向西征讨,他统率军队,平息暴乱,挥剑杀敌,立下赫赫战功,在朝廷和民间都享有盛誉。
有聞於時州城被圍,首尾二年,糧稟既竭,民人相食,長蛇滿道,室援莫至。
翻译:当时听说州城被围困,前后长达两年,粮食耗尽,百姓开始相互为食,道路上满是逃难的人,却没有援军到来。
儀同留君守城,自率將士詣東夏取糧,賊眾我寡,為賊所虜。
翻译:仪同留下墓主守城,自己率领将士前往东夏取粮,但由于敌众我寡,他被敌人俘虏。
複授持節龍驤將軍行夏州事當州都督,但胡戎叛渙縱毒疆場,質父招予巡城約降。
翻译:后来,他又被授予持节龙骧将军,代理夏州事务,担任当州都督。但此时胡戎叛乱,在边疆地区肆虐,敌人甚至劫持了他的父亲来招降他,让他巡城并约定投降。
119 册 97 个碑帖,点击“购买”任选一款
君弈世忠貞,□親憂國。
翻译:墓主世代忠诚,他既担忧亲人又心系国家。
父有陵妣之敕,予執伍員之略,拜書長號,拔劍盡勇,率禦在城身自挫敵,令群胡喪膽。
翻译:父亲有陵妣的遗命,墓主则像伍子胥一样坚决不降。他接到招降书后痛哭流涕,拔剑奋勇抵抗,率领守城的士兵亲自杀敌,让胡人闻风丧胆。
蟻徒冰泮夏嶽,既令父□無濫。
翻译:就像蚂蚁在冰雪融化后重新活跃一样,墓主最终也让父亲免于灾难。
聖上以君忠孝並著,功濟□崇。
翻译:皇上因为墓主忠孝双全,功勋卓著,对他十分器重。
遂開國,浮陽爵班三等,複除諫議大夫,持節冠軍將軍北討都督,所在克捷,遐邇清夷。
翻译:于是,皇上封他为浮阳县开国伯,爵位分为三等,又任命他为谏议大夫,持节冠军将军,担任北讨都督。他每到一处都取得胜利,使远近地区都安定下来。
降年不永、秀而不實。春秋廿有四,以孝昌三。□年歲次丁未十二月庚寅朔廿七日丙辰,卒於冀州行陣之中。
翻译:然而,他的寿命不长,就像花朵未开就凋谢一样。他在二十四岁时,于孝昌三年(此处年份可能有误或缺失具体年份),岁次丁未,十二月庚寅朔,二十七日丙辰,在冀州的战场上阵亡。
於是主上有或毀之痛,邦國有彌悴之哀。
翻译:这时,皇上感到十分悲痛,国家也沉浸在哀伤之中。
依許男故禮,優以殊賞,追贈使節平北將軍涼州刺史,越以永安元年歲次戊申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袝葬於皇祖惠公舊山之所。
翻译:按照许男的旧礼,朝廷给予他优厚的赏赐,并追赠他为使节平北将军凉州刺史。在永安元年(岁次戊申),十一月甲寅朔,八日辛酉,他被陪葬在皇祖惠公的旧山墓地。
於時,季父子恭作牧豫州任限邊城弗獲,臨訣遙想墳柏,北徨摧裂。
翻译:当时,墓主的弟弟子恭担任豫州刺史,因职守边疆无法前来,只能在临别时遥想坟前的柏树,内心悲痛欲绝。
图片
图片
聊題厥狀,
翻译:于是,我简略地记录下他的生平事迹,
銘之玄石,
翻译:并将这些事迹镌刻在了黑色的石碑上,以作纪念。
其詞曰:“天鑒有魏,疊構重基。”
翻译:碑文的内容是这样的:“上天眷顾着魏国,为魏国奠定了层层稳固的基业。”
“本枝百世,惟君誕茲。”
翻译:“魏国的根基如同大树的主干,历经百世而不衰,而您(指墓主)正是这根基上诞生的杰出人物。”
“總轡腰劍,唯命所之。”
翻译:“您手持缰绳,腰间佩剑,听从命令,勇往直前,无往不胜。”
“胡兇克殄,戎豎用微。”
翻译:“您英勇善战,消灭了凶恶的胡人,让那些戎人(敌人)闻风丧胆,您的威名远扬。”
“眇眇弱齡,丕丕濟時。”
翻译:“虽然您在年轻时力量微薄,但您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国家立下大功。”
“乃牧夏嶽,兼掌戎武。”
翻译:“您不仅担任了夏州的牧守,还掌管着军事大权,文武双全,令人敬仰。”
“升彼岵山,瞻望嚴父。”
翻译:“您登上高高的岵山,眺望着远方的父亲(可能指祖先或精神上的指引者),心中充满了敬仰和思念。”
“孝心烈烈,泣涕如雨。”
翻译:“您的孝心炽烈如火,每当想起逝去的亲人,泪水就如雨般倾泻而下。”
“烽煙無濫,言祿其依。”
翻译:“战乱并未泛滥成灾,您的功勋和福禄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依托。”
“迴車北頋,啟土浮陽。”
翻译:“您驾车北望,巡视着领土,开垦了浮阳的土地,为国家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龍蟠行陣,虎冀□方。”
翻译:“您的军队在战场上如龙般蟠踞,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經略廣設,奇兵始張。”
翻译:“您广泛制定战略计划,巧妙地布置奇兵,让敌人闻风丧胆。”
“神其未遂,奄喪員良。”
翻译:“可惜天命未遂人愿,您竟然英年早逝,真是国家的一大损失。”
“辭此□幕,適彼玄堂。”(□幕可能指华丽的帷幕或宫廷)
翻译:“您离开了这华丽的宫廷(或生活),去往了那幽深的墓地。”
“臨冗悼慄,眷言孔傷。”
翻译:“人们在您的葬礼上悲痛欲绝,心中充满了哀伤和悼念。”
“身徂名逸,傳之無疆。”
翻译:“虽然您的身体已经离去,但您的名声将永远流传,无远弗届。”
图片
魏碑筋骨,草书神韵
墓志以典型魏碑方笔起势,横画如刀削斧斫,转折处棱角分明(如“之”“州”等字),彰显北朝石刻的雄强之气。然细观点画间,却暗藏草书笔意——长撇如兰叶舒展(如“人”“史”),勾挑似疾风骤收(如“凉”“持”),行笔节奏轻重疾徐,打破了魏碑程式化的板滞。这种“方峻为骨、灵动为魂”的风格,堪称北魏书风“汉化改革”的鲜活例证。
章法破局,动静相生
虽以界格规整布局,但字势欹侧多变:或左倾如松迎风(如“节”“伯”),或右昂似鹤振翅(如“军”“阳”),形成动态平衡。字距紧密而笔意连绵,局部草书化处理(如“都督”二字笔势勾连)在严整碑版中注入行草气脉,仿佛青石上凝固了一曲刚柔并济的书法交响。
篆隶遗韵,时代新声
部分字形保留隶书波磔余绪(如“三”“门”的横画收笔),篆书圆转笔意则隐现于碑额题刻中。这种“古法未远,新风已立”的面貌,折射出北魏晚期书坛对传统笔法的继承与突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