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奎章阁的代表书家

三个小布丁 2025年01月16日 20:42
元文宗图帖睦尔(1304-1332)为元代帝王中通汉学、喜文艺书画的杰出者。其即位后的第二年,即天历二年(1329)二月,建立了“奎章阁学士院”(下简称“奎章阁”)。
奎章阁的性质,一方面是文宗召集近臣商讨“古今治乱得失”的处所,另一方面也是仿效前代帝王,作为珍藏、鉴赏历代书画的处所。
在奎章阁中担任职务的儒臣很多,这此儒臣大多善书画,其中尤以虞集、柯九思、揭傒斯和康里巙巙书名最大。其中康里巙巙等人均为少数民族书家,足见当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这些少数民族书家以后再专门介绍,本文主要介绍以下三位:虞集、柯九思、揭傒斯。

图片

(奎章阁代表书家)

这三位书家均为赵孟頫之晚辈,他或与赵翰墨往还,或对赵十分仰慕,赵的书法观与书风对他们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这一代活跃于元中期的书家也同样体现出元代复古书风的典型特征。

一、虞集

虞集(1272-1348),字伯生,号邵庵,晚称翁生。其先祖为隆州仁寿(今四川眉山地区仁寿)人。徙居蜀郡(今四川成都地区),后随父侨居江西临川崇仁,为宋丞相虞允文(前面文章有介绍)五世孙。

图片

(虞集画像)
虞集曾从江南大儒吴澄游。少年时辟石室,书邵尧夫诗于壁,题曰“邵庵”,故世称其为邵庵先生。大德六年(1302)以荐授大都路儒学教授,迁秘书少监。仁宗延祐年间,他与赵孟頫同官翰林院,为赵孟頫下级,深受赵孟頫影响。泰定帝时累迁至翰林直学土兼国子监祭酒。文宗为怀王时已知虞集之名,继位后授之以奎章阁侍书学士,进翰林侍讲学士,预修《经世大典》,为总裁官。元统初年谢病归临川,卒于家中,谥文靖。
虞集博学多识,尤以诗文著名,与杨载、范梈、揭傒斯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又精通鉴定书画,品题甚多,著有书论文字《论书》《论隶书》《论草书》等。
虞集的书法,在晚出赵孟頫的一代人中,可谓典型地具有赵孟頫的品格,陶宗仪《书史会要》称他:“真、行、草、篆皆有法度,古隶为当代第一。”
虞集书宗二王,传世行草《蒋山寺诗并序卷》和《不及入阁帖》深得晋人韵味,清朗蕴籍之气不减赵氏。其题书画亦时可见锺繇、东坡笔法。

图片

(虞集《不及入阁帖》)
虞集的隶书,也很有特色,今存世作品多见于题跋。如《赵孟頫书陶诗》后的一段题跋:

图片

(虞集《赵孟頫书陶诗》跋)
这一段隶书,写得毫不拘泥,气息古质、典雅、生动。
此外,他还为奎章阁篆有两方印章,即“奎章阁宝”“天历之宝”,这说明他的篆书在当时亦很出众。

二、柯九思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晚号非幻道者,台州仙居人。

图片

(柯九思画像)
柯九思初以父荫补华亭县尉,但他没有赴任。元文宗怀王时,柯九思以写墨竹被释朴庵(赵惇)引见而知遇怀王潜邸。怀王图帖睦尔即以后的元文宗,元文宗即位后置奎章阁,柯九思从典瑞院都事(从七品)、奎章阁参书,一直擢拔为鉴书博士,官居正五品。“凡内府所藏法书名画,咸命鉴定”。天历三年(1330),文宗将王献之《鸭头丸帖》赐予柯九思,曾“赐牙章”,使其可以“通籍禁署”。又因念其父柯谦善教,赐其碑名“训忠”,命虞集“为文以雄之”。
元文宗对他的宠爱,招来众多忌言。至顺二年(1331),他被迫停职,次年文宗卒,他失去了重入仕途的惟一希望,流寓吴中(今江苏苏州)。后得风疾而卒。
柯九思诗文、绘画、书法、鉴赏历代书画古物均享时名,所作墨竹尤其为时人赞誉。他取法宋人文同、苏东坡、主张“神似”,又深受赵孟頫“以书入画”观的影响,重视以书法笔法入画。
柯九思的书法为其绘画所掩,虽有特色,然不及其墨竹有名。其书法注重师法魏晋而不学宋人。其实质实际上依然属于赵氏提倡的崇古回归的古典主义一脉。传世柯九思二题《兰亭独孤本跋》乃赵氏跋在前,柯九思在后,呈现出一脉相承的书风特征。如图:

图片

(柯九思《兰亭独孤本跋》局部)
他的《上京宫词》被清代王文治评道:
书法至元人别具一种风气,唐之宏伟,宋之险峻,洗涤殆尽,而开中和恬适之致,有独到者。丹丘书体仿效率更父子,力求劲拔,乃一望而知为元人书,时代为之也。然以恬和作欧阳书,自是后世所不能到。此宫词尤为工雅密致。
这“恬和”二字,恰到好处地将柯九思以晋人之韵化欧阳之法的特征点明,并指出这是元人书法的普遍风气。

图片

(柯九思《上京宫词》局部)
柯九思亦善隶书,惜今已不传,无法了解他隶书的真面目了。
柯九思在奎章阁,还曾题跋过许多的古代法书,加上他自己曾经收藏过的古迹,可谓阅之甚广,如《定武五字损本兰亭》、张旭《四诗帖》、褚遂良《临大令飞鸟帖》、苏东坡《橘颂帖》《天际乌云帖》、米芾《萧闲堂记帖》,以及《唐人临十七帖》、赵孟頫《黄庭经》等,为鉴定和保护历代法书作出了贡献。

三、揭傒斯

揭傒斯(1274-1344),字曼硕,龙兴富州(今江西丰城)人。幼家贫,苦读书,早有文名。

图片

(苏文:揭傒斯画像)
曾馆于程钜夫门下,延祐初,程钜夫、卢挚荐于仁宗,特授翰林国史编修官,并受知于时任职翰林院的赵孟頫。天历初,文宗设奎章阁,擢为授经郎,后迁升集贤学士,改翰林学士,及开经筵,再升侍讲学士,进中奉大夫。总修辽、金、宋三史。卒后封为豫章郡公,谥文安。诗文名重当代,与虞集、柳贯、黄溍齐名,人称“儒林四杰”。有《揭文安公全集》传世。
揭傒斯亦受赵孟頫影响,陶宗仪《书史会要》称:“揭傒斯正、行师晋人,苍古有力。”他在学习赵孟頫的同时,还能注意追寻赵氏书法源头,诚为可贵。

图片

(揭傒斯《题唐胡虔汲水蕃部图诗帖》)
揭傒斯书名在当时不同凡响 ,与其同时的欧阳玄尝在《圭斋集》中说:“揭傒斯楷法精健闲雅,行书尤工。国家典册及功臣家传赐碑,遇其当笔,往往传诵于人。四方释、老氏碑版、购其文若字,袤及殊域。”影响可谓大矣。
(【跟着布丁读书法史】之162,部分图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