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作为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它的发现,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清朝末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偶然的机会中,从中药铺的“龙骨”上发现了刻有奇怪符号的龟甲。经过深入研究,他认定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从此,甲骨文走进了学者们的视野,开启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破译之旅。
目前出土的甲骨文以单字而论的话,总共4000字左右,已经考释过的甲骨文字约2000字左右,在所有已释的文字中,目前真正能确定的还不到1000字。
这些破译的甲骨文字,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殷商时期的具体生活场景,还为研究汉字的演变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从甲骨文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汉字在不断演变和完善。而甲骨文作为汉字的源头,其字形和结构对于理解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已经破译的甲骨文字的研究,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从象形、指事到会意、形声的发展脉络,感受到先人们在创造文字时的智慧和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