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砖铭文隶书,斑驳遮不住的精彩!

新时代书法 2024年12月09日 00:00
图片

汉代的砖铭亦可分为模压而成与直接刻画两种。西汉时宫殿建筑普遍使用铺地砖,饰文空心墓砖亦开始流行。与厚葬丧俗相关,到东汉时,尤其是汉末两晋,铭字砖在民间广泛地出现。

铭字砖与瓦当一样,实用价值依附于建筑、墓葬的需要。因此其文字内容表现为以下几种:

1.制砖的地名、人名和管辖官署之名。这种仅几个字的记名,承继战国、秦代制陶工艺的习惯,多以戳记铃压于砖面,如右司空生产的砖上铃有“右空”“空”的戳记。以后民间制砖业发展,这种砖文上的记名逐渐被墓主人的姓名所代替。这种戳记原本是一种劳动工具,与汉代盛行的以检奸萌的印玺作用并不相同,但因其留下的印陶痕迹类似封泥,故被视为玺印的一个分支。

2.制砖人用于建筑上的标记。这种标记主要是数目、建筑使用方位以及尺寸等等。多为工匠以硬器直接刻画于砖上,如陕西凤翔汉代子母砖上的“四百卅”字样。成批制作时以戳记表现记号,或因建筑需要以毛笔墨书于砖上,这一种标记亦不乏其例。

3.纪年与纪事。汉代陵墓与民间墓葬中多见这种记录造墓时间的模印砖铭,如“建宁元年八月十日造作砖”“本初元年岁在丙戌砖”等。墓砖上还
录了不遗徐力耗费巨资厚葬的史实,如辽宁省盖县东汉永和五年(140)的墓砖上所记:“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徐,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备矣。”

4.吉语、占祥祈祷之语。最初出现于几西汉宫殿官署建筑的铺地砖上,如“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砖、“单于和亲、千秋万岁、安乐未央”砖、长乐宫的“长乐未央、子孙益昌、千秋万岁”砖、“夏阳扶荔宫令壁与天地无极‘砖等等,通常书法讲究。富装饰趣味,与宫殿瓦当之精美相匹配。此外西安建章宫旧址出土的长方形“延年益寿、与天相侍、日月同光”砖,虽非铺地砖,但亦展现了华贵的宫廷色彩.与上述铺地砖当为同一品类。东汉时代,厚葬习俗遍及民间,小砖室墓上吉语砖铭大量出现,最常见的吉语是“大吉祥”“宜子孙”“富贵昌”之类,且与图案花纹相互映衬,表现了特有的装饰美。

5.墓志。汉代的墓志尚在雏形,具有典型意义的汉代墓志是出上于洛阳的刑徒墓砖,类似秦代的葬瓦,所记录的仅为刑徒姓名、里籍、卒年等。

6.其他。在汉代砖铭中还可见到数量较少的“买地券”,这是一种类似地契的随葬品,铭文记录了死者姓名、死亡年月及所买土地来源、大小、范围、价值、证人等。汉代地券多见铅板条,扬州甘泉东汉墓《刘元台买地砖券》是一块七棱柱砖,七面阴刻文字,颇类汉木机书写。此外汉代砖刻中还有一类与墓主事迹、制砖人、制造地均无关的铭文,大抵为民间工匠在劳动之徐的信手刻画,东汉末年安徽毫县《曹操宗族墓砖》中的许多铭文即属此种类型。流传至今的汉代《急就抓传》砖、《公羊传》砖,则当是民间工匠中通于文墨的书手所写刻。


图片

1 永始三年二月造 五鳳二年



图片
2 天鳳三年二月 鄣郡□□□君



图片
3 永平六年七月



图片
4 □□大學受禮十六诗十七□十九受春秋以建初元年孟夏□□□爽平□六月□□□□



图片
5 元和二年七(月)廿二日長安男子



图片
6 章和二年九月作



图片
7 永元十年造作



图片
8 延平元年七月四日造



图片
9 延光四年七月造作牢坚谨



图片
10 延熹五年七月十日依馬君興作



图片
11 延熹五年七月十日依馬君興作



图片
12 昌陽郡劉氏之靈宅 延熹六年癸卯造記



图片
13 千秋萬世



图片
14 熹平三年 中平元年



图片
15 萬歲千秋



图片
16 萬世不傾 萬世不傾



图片
17 萬載無傾



图片
18 未央



图片
19 太平未央大吉



图片
20 常樂除凶利主大吉



图片
21 常樂 常樂 安樂



图片
22 富貴



图片
23 富貴



图片
24 大貴



图片
25 壽若大山



图片
26 延年益壽 千秋萬歲 長樂未央



图片
27 大吉



图片
28 大吉千秋 大吉



图片
29 大吉利



图片